作者:Peter Lee
翻译:Chan May Ching
被遗留的财富
近期引起我关注的一则新闻标题,是有关政府所持有的大笔无人认领款项。根据会计总署的数据,截至2025年4月,注册官目前正代管约133亿令吉的无人认领资金。
这笔“被遗留的财富”来源广泛,包括休眠银行账户、逾期未提取的定期存款、未领取的保险赔偿、股息以及其他属于个人却未被申领的权益。依据《无人认领资金法令》,上述资金由政府暂为保管,民众可透过eGUMIS系统提出申索。
然而,当我看到这一惊人数字时,心中不禁浮现几个疑问:雇员公积金(EPF)的储蓄呢?那些未被认领的人寿保险赔偿金,又遗留哪呢?
公积金与保险:隐藏的风险
事实上,保险-历来是无人认领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。早在2017年,大马人寿保险协会(LIAM)便曾报告,大约3.27亿令吉的人寿保险赔款在五年内无人申领。类似地,2015年亦有报道指出,约4.22亿令吉的雇员公积金存款因无人认领而被冻结。
雇员公积金局(EPF)设有相关规定,例如,若会员年届100岁仍未提取其储蓄,这些账户将被视为休眠账户,并可能转交无人认领资金注册官处置。家属若要取回这些资金,必须依循特定程序向相关管理机构提出申请。
上述数据反映一个严峻现实:缺乏明确指定受益人或未进行遗产规划,极有可能导致合法继承权无法顺利落实,进而造成资金长时间无人认领。
真实案例,真实挑战
为更具体呈现问题的严重性,我愿分享三则我亲身经历的案例:
案例一:未指定受益人的公积金
一位友人的弟弟过世时,其公积金账户未指定任何受益人,也未立下遗嘱。家属遂需申请遗产管理书(Letter of Administration),但过程异常复杂。原因之一是,死者唯一的儿子为智障人士,妻子早逝,唯一健在的兄长(即我的朋友)需承担照顾责任。为申请遗产管理书,他们必须提供死者妻子及父母的死亡证明,而这些文件仅限特定亲属可申领。最终,他们不得不聘请律师协助,过程既冗长又痛苦。
案例二:未指定受益人的保险
一名女士生前投保,却未曾指定受益人,尽管保险代理人多次提醒她填写。她去世后亦未留下遗嘱,致使家人必须申请遗产管理书。情况更为复杂的是,他们需证明其父母亦已去世,而她唯一的妹妹卧病在床,无法协助相关事务。因家属拒绝聘请律师处理,保险金索赔程序至今仍未完成。
案例三:失踪继承人的难题
一位老妇人去世时同样未立遗嘱,也未有效指定任何受益人。她留下四名儿子,其中一人已破产,另一人多年杳无音讯。申请遗产管理书需全体继承人一致同意管理员的委任,但因失踪儿子无法联络,此案陷入停滞。此类状况并非个案,而是马来西亚成千上万宗类似案件的缩影,也正是无人认领资金不断增加的根源之一。
爱在于规划
结论显而易见:为自己的雇员公积金与保险金明确指定受益人,并定期更新相关信息,至关重要。这不仅能协助亲属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应得款项,更可避免他们陷入繁复而漫长的法律程序之中。
若担心受益人指定失效(例如受益人早逝,或与本人同时遇难),订立遗嘱则显得尤为必要。
透过遗嘱,您可:
- 为公积金与保险金指定备用受益人;
- 指示遗嘱执行人或受托人,将留给未成年子女或特殊需求人士的资金纳入遗嘱信托 (Testamentary Trust),分阶段用于其生活、教育及医疗用途;
- 明确表达您对家人及被扶养人的关爱与安排。
最关键的是,请慎重挑选合适的遗嘱执行人/信托受托人及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,并与配偶及家人沟通您的安排与决定。
最后的思考:你的爱,究竟有多深?
归根结底,遗产规划不仅仅是文件问题,更是爱的体现。腾出时间为家人做好安排,才是真正证明 “你的爱有多深”。